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全球风险政治与数字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者:徐洪菊发布时间:2023-05-24浏览次数:50

        北大新闻网5月20日电  2023年5月13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全球风险政治与数字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外交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美利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杜伦大学、曼海姆大学、穆罕默德六世大学理工学院、首尔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参会方式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实验室的成立,并围绕“全球风险政治与数字全球治理”重大课题与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来自全国人大和中国商务部、高等院校、研究所、出版社、学术期刊、智库等单位的200多位官员、研究人员和师生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教授代表学院致辞。他指出,国际关系学院成立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是国关学院学科建设,特别是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致力于推动综合安全理论研究和全球风险政治分析。他对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在实验室筹备和建立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表示衷心感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强世功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提高风险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保驾护航。因此北大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的成立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他表示,北京大学积极推动新文科和数字人文建设,大力支持建设文理工交叉的文科实验室,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将一如既往继续支持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的发展,期待实验室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为国家和世界有效应对全球风险贡献北大方案和北大智慧。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安德鲁·马丁(Andrew D. Martin)教授为会议发来视频贺辞,称赞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的成立是北京大学致力于科研创新、寻求应对全球挑战的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球风险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他将持续关注实验室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并期待未来有机会访问实验室。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管理创新交叉学科平台召集人、光华管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光华博雅特聘教授张志学在致辞中指出,实验室是促进问题解决的学术社群,期待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结合理论建构、大数据、调查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我们对国际政治和全球风险的认识。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定量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Weatherhead University教授加里·金(Gary King)在视频致辞中热烈祝贺北大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的成立,并表示,杰出的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共性在于真正形成学术社群。他强调了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已经建立的密切合作关系,真诚期待哈佛定量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北大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在未来开展深入合作和交流。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尼豪斯全球化与治理中心主任、B. C. Forbes教授海伦·米尔纳(Helen V. Milner)在视频致辞中希望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与她领导的中心开展研究合作,共同探索解决气候变暖、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缘政治风险等紧迫而棘手的全球性问题,并发展思想、概念和方法去评估这些风险。

       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基金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欧洲EITM项目主任、德国曼海姆大学教授托马斯·昆尼希(Thomas König)热烈祝贺实验室的成立,并表达了对实验室研究任务和方法的高度赞赏,希望实验室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克服因战略互动和网络化复杂博弈给风险评估带来的巨大挑战。

      美国美利坚大学大数据科学中心主任、Political Analysis主编、The Society for Political Methodology原主席、美利坚大学杰出教授杰夫·吉尔(Jeff Gill)称赞实验室的成立是一个伟大的进步,21世纪是数据的世纪,是将计算社会科学应用于全球风险、政治不稳定问题研究的最重要时期。

       剑桥环境能源和自然资源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学系讲席教授豪尔赫·韦努埃拉斯(Jorge E Viñuales)称赞实验室的成立恰逢其时,其研究主题在当今尤为重要。世界面临重大变革的时机已然成熟,运用数据、构建模型在转型研究中极具潜力,他期待未来与实验室有更多交流合作。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全球研究院全球数据中心主任朴俊熙教授(Jong Hee Park)在致辞中表示,这一跨学科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令人兴奋的新倡议,展现了北京大学对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可靠、可持续的世界的远见卓识与承诺。

       大会致辞环节结束后,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领导嘉宾还为“全球风险政治定量斗士”(Quantifighters)颁发了荣誉证书。

       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珣向与会嘉宾全面系统介绍了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她指出,实验室未来将聚焦全球风险政治理论研究、议题研究、数据和方法研究、决策和政策研究等四大方向,追求以跨学科、基础和应用并重、大胆创新、由科学精神和社会使命驱动为特色的研究。实验室将汇聚各种力量和智慧来构建新一代风险、安全和韧性框架,服务于国家、市场、社会和个人在高度不确定时代的安全和福祉。

       随后,大会进入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担任主持人。

      唐士其以“综合安全:风险的反向界定与政治逻辑”为题作书面主旨报告(《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代为宣读),提出用风险为对立物来反向界定安全概念,进行综合安全理论的构建,运用综合安全的框架重新审视安全困境。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何茂春以“国际关系风险的假象与机遇分析”为题发言,指出风险研究不仅要抵进真实风险,还要抵近人心,因为风险具有人为和政治因素。风险研究还应该关注如何在风险中抓住机遇、奋发有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吴心伯以“探索中美博弈的边界”为题发言,指出中美关系的演变速度远超预期,迫切的任务是界定中美战略博弈的边界,关注有指向性的风险有助于战略性沟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席天扬教授以“国家治理指数的建构逻辑”为题发言,他的研究发现现有国际指数体系中存在重要偏差,体现了背后的治理价值定义,凸显了以中国治理经验和模式为基础来构建评估指数新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李勇教授也向大会发来了学术演讲视频,展示了如何将贝叶斯和频率派路径相结合避免在假设检验中p值滥用的严重问题。

      下午的会议分为三个平行举行的主题学术讨论会。分会场一的议题为“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与数字全球治理”。袁正清、庄俊举、节大磊、祁昊天、赖华夏、陈兆源、吴限、刘琪、漆海霞、左希迎、杨原、曹玮等12位嘉宾发言和点评,对国际经济法的量化研究问题、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武装冲突的影响、SWIFT作为“金融核武器”的演变历史过程、全球经济安全网中的道德风险问题、风险决策中的主观判断、美国主导国际秩序所面临的深刻挑战、决策中的自选择问题,以及军事联盟的战略环境等风险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分会场二的议题为“全球风险治理的数据与方法”。卢晓、陈济冬、黄晶、王熙、周羿、张扬、埃申维克、特劳姆勒、布吕赫、雷达、刘力成等11位嘉宾先后发言,针对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与公众的信任、联大中的国家联盟、文本信息数据的实时GDP预测、国际关系中政治分野的网络结构特征和时间趋势变化、网络舆论事件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投票资格与民粹主义态度、战时性暴力经历与政治参与、监督学习方法在政治文本跨领域主题分类中的应用、施封锁隔离政策对民众对难民情绪的影响、如何测量推特上社会运动的资源调动程度,以及如何控制因果推论中干扰项带来的敏感性等研究议题进行交流。

       分会场三的议题为“全球气候风险政治与数字全球治理”,徐沁仪、董亮、胡王云、杨秀、郭虹宇、张晗、张星、杜尔顺等8位嘉宾进行了热烈研讨,就中美气候合作、风险的接受问题、城市生命线面临的巨大风险、可再生能源海外投融资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国际碳定价体系构建等前沿和重大问题贡献了真知灼见。

       在闭幕式环节,庞珣对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张海滨代表学院对学校的大力支持、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和会务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全球风险政治与数字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