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网5月23日电 5月20日至21日,“未来人才培养与中国式书院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海内外15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书院代表与会研讨,高校书院在读学生代表展开圆桌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庞思平,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与学术规划主任常桐善作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主持。
林尚立表示,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发展过程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中国人民大学推进书院制改革是根据学校学科特点走出的一条新路。
新型书院建设以“学以成人,全面成长”为主题,以学部为单位,以本硕博为主体,以学生成长为主线,以服务学生成长为使命,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成长的学生成长共同体。
按照“书院—学院”双主体制,学生原则上不改变原有院系归属和建制,书院统筹本科一年级的基础大类培养,配备优质课程、优秀师资,实现基本训练和学习过程相互辅助,为学生后续成长打下最牢固、最扎实的根基。书院将围绕学术研究、社会实践与调研、创新创造、朋辈研学四个主干,建立学科交叉机制、本硕博联动机制、书院—学院—研究机构联动机制、全方位的学生成长服务机制。书院建设的本质要求就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构建一套服务治理体系。
庞思平在以“从北理工书院制改革实践看中国大学书院制育人”为题的发言中表示,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两个大局”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精准把握发展方向。从北京理工大学书院制改革历程来看,书院制是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径。
目前北京理工大学实施书院、学院协同的“四年一贯”的“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以统筹教育教学资源,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炼书院制育人的实践经验,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实施多方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二是立足社会需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三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活动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四是统筹师资力量,实施全员“导师制”,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抓手;五是打造学生宜学生态,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六是强化素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
宋永华在以“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书院教育:澳门大学的实践与探索”为题的发言中表示,全人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发展。近年来,澳门大学探索书院制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素养学习、能力培养、知识整合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平台。
在本科阶段,全人教育主要通过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实现。许多顶尖大学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学科融合、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公民。我国现代高等教育需要更好地满足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在大学里,书院系统是一个可以有效实现全人教育理念的教育平台。通过书院系统能够实现课堂内和课堂外充分结合,打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住中学,在学中住,知行合一,从而达到全人教育目标。
常桐善在以“美国高校书院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题的发言中表示,美国高等教育起始于英国书院制教育模式,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深入,书院制教育模式与特征实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特征是类型多样化,教育活动多元化,教育资源和机会优质化,教育活动社区化、组织自主化,学生参与活动兴趣化,活动组织、宣传、实施等数字化,人才培养聚焦“核心能力”、兼容“学术能力”等。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美国书院制教育更多是通过构建居住学习社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美国高校还有更为普及的创新项目体系,包括奖学金项目、荣誉项目、科研项目、交叉学科项目等,通过给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高品质实践学习经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
胡百精表示,治理体系改革是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关键所在。中国人民大学推进书院制改革,坚持立足一流本科教育,实现一体化培养的深远成效。
面向未来推进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要不囿于课程、专业等微观要素优化布局,以问题、能力、价值养成为导向,横向上持续推动交叉培养和学科融合,纵向上以长周期视野重构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方案、培养体系,结合书院制教育,构建多元立体敞开的培养生态。
随后,参会嘉宾分组研讨,进行深入交流。
01 当代世界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以“明德书院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题发言。加拿大约克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查强以“重新构想通识教育:度过大学教育危机的一种方式”为题发言。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莫迪(Marina Timoteo)以“本科生职业跟踪:意大利经验”为题发言。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新亚书院院长陈新安以“未来人才培养与书院教育:香港中文大学的经验”为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吴健主持。
02 人才培养目标对书院制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清华大学日新书院院长王中忱以“关于基础文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为题发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卢晓东以“住宿书院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解构、重混与应合”为题发言。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以“亲师乐友:现代中国一流大学的书院教育”为题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院长吴薇以“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来自全国首家师范生书院的探索实践”为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晓京主持。
03 中国书院制教育的新理念与新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卓宁以“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书院育人”为题发言。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晓峰以“高校学生社区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为例”为题发言。西安交通大学仲英书院院务主任、党总支书记黄丽宁以“西安交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理念与实践:以仲英书院为例”为题发言。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舰月以“现代高校书院制改革人才培养的成效及机制”为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宋科主持。
04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特色与经验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以“化孤独为共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书院制探索”为题发言。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以“莫失莫忘育人初心:复旦书院导师制的探索实践”为题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健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扎实推进‘卓越育人’”为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副院长刘玮主持。
05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南方科技大学树仁书院院长黄立民以“中国现代书院制教育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为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蒙彬以“明德书院与学生学习成长共同体构建的实践”为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安志伟以“明理书院办学实践总结与思考”为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副院长许王莉主持。
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主持下,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的20多名学生代表,围绕书院制培养下的学生体验、书院学生的协作发展和共同体意识构建、书院制培养下的学生发展评价、跨学科背景下书院学生的体验与认知等议题进行讨论。
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主持,明德书院副院长刘玮作主论坛总结发言,中国人民大学2020级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卢荷作书院学生圆桌对话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