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网7月1日电 6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举办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授牌仪式暨研讨交流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回顾总结前一阶段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工作情况,研究推进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活动,为新认定的40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授牌并讲话。北京大学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和台湾研究院等四家教学科研单位为承办机构。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秘书长孙庆伟出席活动,并作了交流发言。
饶权在讲话中要求,要充分认识建好用好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的重要意义,立足“外脑”“智囊”定位,结合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扎实推进研究基地建设各项工作;要组织好、开展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阐释,学懂弄通其逻辑体系、内涵要义、实践要求,转化为思想方法、工作思路、具体举措,切实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精准锚定研究重点,聚焦行业发展需要及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统筹好研究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要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按照“统筹规划、体现特色,精简高效、务实管用,动态管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基地管理机制、交流机制、调查研究机制、成果报送机制;要加强基地自身建设,注重挖掘自身优势,突出研究专长,发挥专业优势,培育优秀人才,打造特色品牌;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精心谋划推进,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有成果、见成效。
孙庆伟在发言中指出,北京大学此次入选的四家教学科研机构长期深耕文化产业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对外文化交流、两岸文化交流等领域,既能发挥各自所长,又能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北京大学在推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平台建设、打造品牌活动,推动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相融合;坚持守正创新、注重传承发展,积极发挥智库专家作用;坚持文化本位、坚守中国立场,推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未来,北京大学将更加深入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咨政服务能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主任张永新宣读《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名单的通知》,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宋薇对《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作了简要说明。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基地(艺术学院)执行主任林一、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和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