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时空道宇先进通信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发布者:徐洪菊发布时间:2023-09-22浏览次数:35

北京大学新闻网9月18日电  9月14日,“北京大学-时空道宇先进通信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魏志玲,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洋,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科技开发部副部长郑如青、科学研究部副部长刘譞哲,电子学院党委书记冯梅萍、副院长魏贤龙、焦秉立教授等数十位领导嘉宾参加。本次签约仪式由魏贤龙主持。

冯梅萍介绍了北京大学电子学院自1958年建系开展研究以来,在先进通信技术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包括“TDM/CDMA VSAT卫星通信网”“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全光通信试实验网”“广电接入 ITU-T 国际标准”等,并且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卫星通信和无线通信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长期以来,北京大学重视并积极推动校企联合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她衷心希望双方的合作能更好地发挥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学科的领先优势以及时空道宇的企业研发创新优势,期望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努力,推动前沿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链接,为国家电子通信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闻库表示,如何将同频同时全双工通信技术(Co-frequency Co-time Full Duplex, CCFD,以下简称“全双工通信”)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并提高频谱利用率,一直以来是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在6G时代,全双工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焦秉立在全球最先提出这一概念并经过长达17年的潜心研究,实现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突破。他期望联合实验室结合北京大学学术尖兵的优势,以及时空道宇的企业工程化实力,共同推动无线全双工通信在卫星通信领域实现创新性突破,期待双方强强联合,尽快实现技术转化和落地。

刘譞哲代表梅宏院士向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同时转达其非常荣幸担任联合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究。他表示,加强校企联合、校地联合和校医联合,是未来实现组织基础研究从“0到1”跨越的重要步骤。数字经济时代,构建万物互联、天地一体的交互网络,是新的数字空间重要的基础设施。实现同频同时全双工卫星通信,不仅代表着卫星通信方式的更新换代,还将涉及到未来频谱资源的争夺。这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既面向世界的科技前沿,也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他希望联合实验室获得更多突破,在人才培养等领域作出更多贡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郑如青指出,开展校企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是北京大学将学术研究和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进行有组织的高质量科研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先进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对经济、科技、社会、社交和文化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当今社会、市场和国家都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日益复杂和迫切的需求,通过联合实验室平台,将汇聚电子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等院系优秀的研究人员,以及时空道宇最前沿的技术工程资源,进行优势互补,推动通信领域的创新发展。联合实验室将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殿堂,更成为技术的引领者。双方通过共同努力积累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为全球6G星地融合核心技术贡献中国力量,造福人类社会。

王洋表示,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聚焦“高精尖缺”的前沿领域研究,在国内积极推动6G通信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探索。目前,6G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点包含全双工通信技术、AI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通感算一体化、频谱智能管理等。时空道宇与北京大学通过本次战略合作,将致力于攻克未来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全双工通信技术。卫星网络是未来6G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将共同研发全双工通信低轨卫星,推进该项技术在轨验证,同步推动行业标准制订,加速产业应用落地,引领全球通信领域的技术变革。

焦秉立作工作报告,通俗易懂地为大家介绍了全双工通信在未来应用以及推动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价值。他通过回顾历史,分析了高速无线通信占带宽、双向通信占用带宽的冗余性及CCFD在解决频率资源日益匮乏的作用。从本质上讲,CCFD是在同一个频率实现的双向通信方法,它将传统两个频率合并为一个,因此将频率资源节约一半。虽然CCFD在技术上有很大挑战,但北大团队已完成了一系列技术突破,特别是在低于热噪声的自干扰消除和结合卫星仓体的极化天线两个技术环节。此外,北大具有CCFD原创性专利,并积累了多项相关专利。

实际上,从去年起北大开始寻求在卫星上实现CCFD从“0到1”的突破,对时空道宇的卫星超级工厂及相关应用落地情况进行考察,开始与时空道宇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落地。目前,双方已达成一致,共同推进研究开发,攻克技术难点,推进CCFD通信低轨卫星应用,相信CCFD卫星通信的实现将带来频谱重新规划,届时我国在国际上将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在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下,联合实验室正式签约。

在会议讨论阶段,王洋进一步介绍了时空道宇的基本情况。作为国内创新型科技企业,它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卫星通信应用于新能源量产车,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商业闭环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其旗下台州卫星超级工厂是中国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开创了商业航天领域量产AIT服务新模式,可实现日产一颗卫星,助力星座快速组网。时空道宇通过与北京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中国5G+6G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及行业标准制订,加速卫星通信系统产业化进程,并积极推动6G核心通信技术在未来出行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落地。

刘国恩对全双工卫星通信技术在全球健康领域的应用寄予厚望。北大全球健康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从关注国内健康扩展到全球健康。他希望全双工卫星通信技术能与全球健康工作关联,实现更有效、更精准、更全面地为中国居民提供健康保障,包括救援保障和医疗服务资源的协调。进而,他提道,如果能利用卫星技术照顾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有助于中国国际化进程。刘国恩表示,他愿意作为项目支持者提供保障,希望双方合作为中国和全球健康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实现作出贡献。他还补充道,中国的主要健康问题是脑血管等突发性疾病,时空道宇拥有车联网以及卫星通信领域的完整先进产业链及大规模成熟落地应用,可以在医疗紧急救治方面大幅提高救援效率,将对全球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与会其他专家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