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9月22日电 近日,媒体记者从9月20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的“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内首所空天信息大学获得批准,并正在济南落地筹建。
据介绍,空天信息大学的筹建将带动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家省实验室的发展,加强了科技创新体系,助力了植物基因编辑、碳化硅材料、高功率芯片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2021年3月1日,在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到筹建空天信息大学。2021年10月 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到筹建空天信息大学纳入到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3年2月23日,济南市章丘区新闻中再次提到空天信息大学的筹建 。2023年2月28日上午,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会见空天信息大学(筹)内涵建设工作专班主任,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提到了加快推进空天信息大学筹建工作。
吴一戎,1963年生于北京,1981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第十六届常委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召集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微波成像技术以及大型遥感地面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工作,近十年又在推动国家航空遥感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简称“空天院”)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光电研究院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这是中国科学院党组顺应党中央对科技机构改革的总要求,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其中,电子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为我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与信息科学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于2012年在原遥感应用研究所(1979年)、对地观测中心(2007年)基础上组建,为我国遥感科学与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光电研究院组建于2003年,是光电工程、航天航空和应用科技等三个主要领域兼具总体管理与技术总体职能的高技术研究单位。截至2023年3月,空天院现有职工398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0余人,杰青10人、优青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30余人,科研攻关领军与骨干人才300余人,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空天院未来之星等青年人才200余人。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在读研究生1800余人。未来,空天院将进一步建设强大的空天信息研究团队,成为引领我国空天信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学院和光电学院,形成科教融合教育科研新机制,成为国内排名第一、国际排名前列的培养光电与空天信息类高端人才的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