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癌症中心挂牌,在临床、基础、转化三大方向齐头并进

发布者:徐洪菊发布时间:2024-05-31浏览次数:37

同济大学新闻网5月26日电  525日,中国首届 CELLplus 学术论坛、细胞应激医学交叉研讨会暨同济大学癌症中心挂牌仪式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简称“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举行。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同济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民,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绍荣,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忠,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育,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颖川、院长沈兵,以及癌症中心建设的其他附属医院代表等出席,共同见证同济大学癌症中心七载砥砺奋进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展望发展医疗新质生产力、建设“双一流”学科高地的美好愿景。

郑庆华在致辞中回顾了同济医学的峥嵘历程,并对未来“医+X”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寄予厚望。他希望同济大学癌症中心能够抓住“人工智能+医学”发展机遇,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做实学科交叉内涵创新,将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转化平台,为攻克癌症贡献同济力量,以此助推同济医科的复兴。

裴钢在致辞中表示,依托以癌症中心为代表的同济大学四大中心,同济大学医学体系建设一步步从蓝图变为实景画。医学与生命科学的探索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尤其是肿瘤转化医学研究,既是重要的科学问题,也是各方共同关注的社会健康问题,期待高校、医院、政府等各方携手,合作攻关,为重振同济医科贡献力量。

张忠在致辞中表示,市卫健委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医防融合、分级诊疗、全程服务、规范管理”的肿瘤综合防治体系。有同济大学强大的学科支撑,希望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通过同济大学癌症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诊疗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护佑上海人民生命健康。

王育在致辞中表示,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始终致力推动市级医院全面提升恶性肿瘤临床综合诊疗能力,优化升级肿瘤诊疗模式,做实COC(肿瘤综合诊治中心)模式的规范化建设和推广应用,依托大数据平台引导市级医院强化肿瘤临床诊疗规范,提高临床诊疗质量和效果。希望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在同济大学优质资源基础上,更好发展优势学科,在肿瘤诊疗的多学科团队合作、诊疗规范、临床质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探索。

沈兵代表医院感谢同济大学、市卫健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的信任、鼓励与支持。他表示,七年来,十院人不负重托,深耕肿瘤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引进、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未来将以创建肿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全力打造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研究型医院。

2017523日,在同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同济大学将癌症中心主体建设单位交由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数年间,同济大学校领导多次率队赴医院调研癌症中心,指导、布局中心建设发展。围绕癌症中心建设,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全面布局,在持续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同时,进一步聚焦细胞生物免疫治疗,于2018年成立上海第一家肿瘤生物治疗病区,累计开展CAR-T细胞、溶瘤病毒、新抗原疫苗、NK细胞、TIL细胞治疗累计1000余例,溶瘤病毒治疗技术已形成中国及上海专家共识。同年,肿瘤细胞治疗中心获批市科委“上海市肿瘤细胞治疗技术创新中心”,其“前院后工厂”模式被写入《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207月,承载癌症中心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功能的医院临床医学科创园区正式投用,已吸引一位院士团队与包括9名国家杰青、9名国家优青/海优在内的10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入驻。20234月,园区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年6月,成立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分子诊断创新技术研究所。

近年来,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在临床、基础、转化三大方向齐头并进,在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Nature(自然)、Cancer Cell(癌细胞)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高影响因子100余篇;申请或授权专利6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百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校科学研究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项。

作为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建设的又一重要支撑,在同济大学、市卫健委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精准诊疗中心项目已获市发改委立项批复。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完善肿瘤诊疗设施、优化院区功能布局和诊疗流程,构建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一门式的肿瘤病人综合诊疗中心;加强肿瘤学科基础及临床人才培养,建设与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学科高地;争创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及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肿瘤精准诊疗中心。

在同期举行的学术论坛上,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民,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绍荣等多位院士专家围绕基因变异与肿瘤精准诊疗、肿瘤微环境以及干细胞等话题展开探讨,助力癌症中心更好地凝练发展目标、优化发展路径,为加快发展医疗新质生产力,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更多“同济智慧”“同济方案”。